首页 » 犬猫医学知识 » 看中医/中兽医的基础知识与心理准备(中)
看中医/中兽医的基础知识与心理准备(中)

看中医/中兽医的基础知识与心理准备(中)

看中医/中兽医的基础知识与心理准备(中)

作者:美乐狗.千金爸

人看中医和毛孩子看中医最大的不同是毛孩子不会说话,人看中医可以回答中医师的问诊,包含身体的状况以及治疗过程的反应变化。毛孩子不会说话,无法反应身体的状况以及治疗过程的反应变化,因此毛孩子的家长就必须细心观察毛小孩各种生理、心理以及行为、习惯、饮食的反应与变化。在西医来说,尽管毛孩子不会说话,西医的医学工程有许多仪器可以测量或是呈现毛孩子的生理是否发生一些状况,但是这不是百分之百的,仍旧有许多疾病或是病痛不是仪器可以测量或是呈现出来的。况且即使有许多仪器可以测量或是呈现毛孩子的生理变化,但是毕竟判读还需要靠医师,能否精准的判读也需要知识、经验与技术底子了。

毛孩子看中医,那更不用讲了,比起西医来说,中医没有甚么仪器可以测量或是呈现出毛孩子的病痛。中医的诊断工具是「望」、「闻」、「问」、「切」。「望」就是观察,「闻」就是闻气味、声息,「问」就是询问病史、病况与作息饮食,「切」就是脉诊与按诊。其中的问诊当然不是问毛小孩,而是问毛小孩家长,而许多「望」、「闻」的项目也必须「问」毛小孩家长,因为许多「望」、「闻」的项目都不是在看诊时就会出现来供观察,例如夜间或平日的精神、病况发生时的病色、呕吐时机与呕吐物、大小二便的颜色与形态、眼睛血丝出现的时机与程度、呼吸喘息、咳嗽的时机与变化⋯等等,中兽医仍然需要透过毛小孩家长平日的观察与纪录来了解。

因此,如果要让毛小孩看中兽医,毛小孩的家长势必要了解中兽医的诊断依据有那些,毛小孩家长平时就要根据这些来观察纪录毛小孩的变化,才能提供给中兽医充足的资讯来准确判断。

另外,很重要却常被忽略提供的一个资讯,就是时辰和季节,也就是病况或行为发生与变化的时辰与季节,例如毛孩子常咳嗽,一天24小时12个时辰,哪一个时辰比较常出现?如果是旧病或慢性病,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那一季比较频繁出现?或例如毛孩子喝水的行为,是白天喝水多还是晚上喝水多?又例如毛孩子皮肤搔痒,是白天严重、还是午间、黄昏抑或晚上严重?又例如毛孩子耳朵红,是天冷比较红?还是天不冷比较红?是夜间才红?白天、午间不红?抑或整天红?这些都是因为人体的运行与每天每月的日月运行都有关系,这样的时辰、季节资讯对于诊断疾病与身体状况也非常重要。

如果无法充分掌握这些毛小孩的资讯来提供给犬猫中医(中兽医),将会让中兽医对于疾病与身体机能的变化与发展的判断失去准确性,这样一来,医疗的效果(治已病)自然不佳以及中医可以治「未」病的契机更不容易出现。

然而,犬猫中医(中兽医)的诊断依据有那些呢?我们根据中兽医四诊的「望」、「闻」、「问」、「切」分别说明如下:

「望」就是观察,观察整体与局部的神色、形体、姿态以及局部的头颈、五官、被毛与排出物⋯等等。

望病位
望精神
望病色
望形体
望姿态
望步态与卧坐态
望头颈
望五官:眼、耳、鼻、舌、口、齿龈、咽喉
望被毛
望皮肤
望爪甲
望分泌物:泪、唾、涎、痰、涕
望呕吐物
望二便

「闻」就是闻气味与声息。

气味:
闻病位
闻口味
闻耳味
闻痰涕
闻体味
闻呕吐物
闻二便

声息:
闻呼吸
闻吠声
闻咳嗽
闻呃逆与嗳气

「问」就是询问病史、病况与作息饮食⋯等等。

问病位
问病况
问病史
问寒热:局部部位的冷热以及怕冷或怕热。
问行为
问触痛
问口渴
问饮食:饮食内容、食欲、食量、行为
问口味:口腔味道)
问分泌物:泪、唾、涎、痰、涕
问呕吐物:频率、形态、颜色与气味
问二便:频率、形态、颜色与气味
问睡眠
问牝牡(前阴、行为)

「切」就是脉诊与按诊

脉诊:
判断脉的型态
判断脉的力量

按诊(触、摸、按、压、叩)
按病位
按头颈
按下颚与下颌
按颈项
按胸胁
按脘腹
按四肢
按兪穴与募穴

以上就是中兽医了解病患以及判断疾病所借助的方法以及所需要的资讯,毛孩子的家长可以根据以上的内容,在平时养成观察甚或是纪录毛小孩各种生理、行为以及饮食、习惯的变化。以便于毛孩子就诊中医时可以提供完整的资讯给中医师判断。而中医强调四诊合参,也就是要「望」、「闻」、「问」、「切」并用,无法独立为之。四诊合参并用才可以据以互相对照佐证,而不会失之于武断而错误诊断治疗而产生所谓「坏」病!

网路、电话问诊或是没见到病患就可以诊断开药?

中医的诊断既然是「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就不应出现所谓网路、电话问诊或是没见到病患就可以开药的情形,撇开医疗法规的要求规定以及四诊中的「望」、「闻」、「切」诊都需要看到病患,即使是问诊的内容资讯都必须透过「望」、「闻」、「切」诊来对照确认,而不是根据毛孩子家长的描述与说法就据以诊断开药。许多从事医疗工作的医师或兽医们都清楚病患(人)或毛孩子家长的描述不一定完全正确无误,甚至可能不是真实的。因此,「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缺一不可。如此反复对照印证才能明辨八纲(阴阳。寒热、表里、虚实)。因此,从未见过病患就可以诊断开药治疗不仅违反医疗法规也会陷病患于危险境界!有些医师初诊见过病患,复诊或原方取药透过网路电子邮件或是电话诊断开药则无可厚非(但基本上可能还是有违反医疗法规之虞)。

使用FB留言意见

关于 Karen Lu

留言功能关闭

回到最上方